德國的馬其頓呼聲

梁達勝,王柏,張惟中 | 2021-08-09

德國的華人簡史和近況

德國位於歐洲中部,北鄰丹麥,自西向東分別與荷蘭、比利時、盧森堡、法國、瑞士、奧地利、捷克和波蘭等國接壤。 德國人口8300萬,首都柏林,國民多信仰基督教(新教),其次是天主教。

1822年時已有大清國國民抵達德意志帝國的柏林市。1978年改革開放后,中國同西德的人員交流開始加大。1990年兩德統一後,中國與德國繼續保留著頻繁的交流。 截止到2019年最新數據顯示,目前在德中國公民有136,460人,加上9萬左右已經加入德國國籍的華人,在德華人約為22-23萬。他們遍佈各地,大多從事餐飲、中醫、電子、機械、旅遊和商品批發等行業。

大多數中國人生活在原西德地區,如萊茵河以北的威斯特伐利亞州、巴登-符騰堡州和巴伐利亞州等較大的州,以及柏林、漢堡、法蘭克福、慕尼克等大城市。 原東德地區的中國留學生畢業后或回國,或到原西德地區找工作。

2000年起,每年約有1000-1500名中國與臺灣人加入德國國籍。華裔德國人除了來自大中華地區外,也有來自新加坡、馬來西亞和印尼。目前華裔德國人大概有8.7到10萬人。

德國華僑華人社團總數為100餘家,各大城市都有中文學校,也有為數不多的中文報紙雜誌。 華人在整體上融入當地主流社會的程度與美、英、法等國華僑華人相比還是相對滯後,並沒有真正融入德國社會。

德國人對華人移民的接納與對最大的穆斯林移民群體比較,德國社會和基督教會感受到伊斯蘭教威脅,這不僅僅是因為穆斯林人口增長過快,伊斯蘭教是以《古蘭經》和《聖訓》為教導的一神論宗教,更多地是因為穆斯林的信仰也是制度化的宗教,大多數穆斯林拒絕融入德國社會,甚至有文化和信仰的衝突。但大多數中國人自稱是無神論者,來自中國的儒家沒有制度化的真神教會組織。中國人與德國人之間因為沒有宗教衝突,所以在德華人與德國人基本可以相安無事地和平共處。

華人留學生

因德國是歐盟實力最強的國家,又實行免費教育,吸引了大量中國學生到這裡求學。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(DAAD)和德國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中心(DZHW)共同發佈的《向全球開放的學術2019》報告顯示,截至2018年共有36900名中國留學生在德學習,占外國留學生總數13.1%,穩居德國第一大留學生來源國。他們就讀於100多所大學和200多所專科學校。

80%左右中國留學生在畢業后離開德國,而德國早已經改變畢業即回國的政策,給願意留下來的外國人提供的居留條件很優惠:畢業后在18個月內找到工作的人就會獲得居留許可。他們與德國企業簽訂工作合同,獲得在德國長期的工作簽證,而他們的年薪一般都能達到4到6萬歐元。因此不少中國留學生優先選擇在德國工作,並長期留在德國,或是工作幾年後回國,在徳資或外資背景的公司工作。

華人教會

1980年代開始,隨著華人學生、學者和商人等在德國日益增多,帶著使命的德國宣教士和基督徒抓住寶貴的時機開始華人福音事工,在德國各地建立查經班。隨後,臺灣、香港和北美的教會和宣教機構紛紛差派華人宣教士,進入這曾經帶來宗教改革的熱土,近20年陸續有旅德留學生畢業後,修讀神學後重返德國,開展福音工作和牧養華人教會。目前在德國的全職華人牧者傳道約有35個家庭,但當地教會很少有足夠的財力獨自聘請傳道人,所以多數牧者需以宣教士身份獲得外來資源,得到生活和事工上的財務支持,以開展各樣事工。

目前,華人教會、團契和查經班總數超過80間,散佈在各大中小城市,很多傳道人要同時照顧幾個城市的團契。 由於旅德華人分佈區域廣大,留學生的流動性高,華人信主比例低,以及教牧人員缺乏等因素,教會總體規模較小,正式註冊的教會不足20間,其它均以團契和查經班形式存在。年平均超過200人聚會的教會僅在柏林有一間,年平均超過100人聚會的教會有4間(分別在杜塞爾多夫、漢堡、紐倫堡和魯爾區)。很多團契和查經班聚會人數在幾人到二三十人不等,絕大多數團契租用德國教堂聚會,獨立購堂的教會屈指可數。

本世紀初,大量留學生進入德國,他們在留學期間有機會接觸福音,悔改歸主,多數是第一代基督徒。 在當時科學與信仰的討論是重要福音話題。 很多人畢業後進入職場,組成家庭,生兒育女。有嬰幼兒和青少年子女的家庭是教會重要的組成部分,也帶來相應的屬靈需求。教會需要不斷積極傳福音和教導真理外,兒童事工、青少年事工、婚姻問題、家庭關係處理、以及如何在職場見證基督等,都是各地教會和團契所面對的重要課題。

《歐洲校園事工》ECM

在2003年的歲末,三位年齡加起來195歲的長輩,范大勝長老、妻子錢致渝師母和同教會的呂孝培長老,在冰雪中開著一部小車到德東不同的校園尋找華人學生,找到了就與他們一同吃住,分享福音的好消息。2005年,范長老夫婦搬到德東居住,生活在學生中傳福音建立團契,2006年註冊成立《歐洲校園事工》。十年後,2015年三位長輩退休回到美國時,在德國從東到西,已經有了10個團契。

ECM注重教導聖經真理,並強調"親情福音",就是以父母、兄長的愛和關懷為基石,不但將福音傳給年輕人,更透過親情陪伴和榜樣,以真理和恩典,幫助學生在身、心、靈和人際關係上成長。因為許多 ECM 團契是當地唯一的華人基督徒群體,在沒有牧者和老師的情況下,年青人就需要學習當家,自己承擔各種責任。

雖然 ECM 以學生事工起家,以建立學生團契為事工的重點,在2014年王永信牧師勉勵ECM 以國度的眼光擴大宣教行動:從團契到教會,從德國到歐洲,從歐洲出工人,從華人到萬邦。這個呼召給了 ECM 新異象和清晰的事工方向。在神的帶領下,ECM 目前有全職和半職7位宣教士,牧養16個團契。2021年底將有兩個團契轉型為教會;EMC 也正透過網路幫助歐洲不同國家的福音事工;ECM 還支援兩對年輕夫婦讀神學和在教會實習;ECM 雖是一個宣教機構,也同時支援其他跨文化宣教的機構和個人。

由於世界的政治、產業和經濟格局的演變,使得歐洲對於中國留學生的吸引力日增,歐洲原本就是很大的福音禾場,現在屬靈的需要更大而且更急迫。雖然歐洲本地華人教會尚在成長階段,普遍缺乏工人,但是多年來神在北美和亞洲預備了許多成熟的教會、信徒和資源,因此神呼召 ECM 成為宣教平臺,歡迎北美和亞洲教會透過平臺參與歐洲宣教,也協助歐洲教會按照恩賜彼此服事,在主里聯結相助,愛中合一。

新冠疫情對歐洲學生事工的影響

自2019年新冠疫情以來,各地學生事工遇到很大挑戰,新生沒有簽證,老生逐漸畢業,再加上實體聚會停止,福音的拓展受限制無法接觸到新人,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,情況不容樂觀。但是聚會轉型成線上后,反而使得歐洲以外的老師和弟兄姐妹,可以更頻繁穩定的參加聚會。透過網路的教導、關懷和牧養,雖不若實體那麼有果效,但是機動性和持續性卻非實體可以取代。

隨著疫苗大量普遍接種,疫情若能不再一波三折,國門必將重新開放,中德航班大量恢復,相信中國留學生會再度湧入。教會實體聚會逐步恢復,傳福音的機會增多,德國華人事工福音禾場的迫切需要會再度被聚焦。盼望有更多長、中、短期宣教的牧長老師們為著耶穌基督的大使命,為著成千上萬的骨肉同胞,帶著真理,帶著恩典,帶著愛來到德國,傳揚福音給失喪的靈魂,讓黑暗中的百姓得見真光,同時也身體力行,道成肉身地教導主的話,餵養主的小羊。

*本文三位作者均為《歐洲校園事工》(Europe Campus Ministry,簡稱ECM)牧者同工;張惟中牧師是總幹事。 文中圖片大部分來自 ECM和 unsplash網站,版權歸其所有。